0755-26858660

深圳鹽田綜保區二期產業轉型升級探討

您現在的位置: bob官方网站 > 資訊詳情

一、鹽田綜保區一期現狀

鹽田綜合保稅區於2014年1月22日獲批,規劃總麵積2.17平方公裏,2016年1月15日,鹽綜保(一期)通過驗收。綜保區疊加了出口加工區、保稅區、保稅物流園所有政策功能,是目前國內政策最優、功能最全、開放度最高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鹽綜保(一期)麵積1.24平方公裏,分為鹽田片區1.01KM2和沙頭角片區0.23 KM2。其中鹽田片區又分南北兩個片區,麵積1.01 KM2,已進駐鹽田港集團、中遠、中海、能源物流、綜合信興、騰邦、新興、中通現代、中建投、正佳、九立、有信達、海格、嘉裏、華暉、中聯、保開等倉儲型物流企業,一期鹽田片區開發空間已基本完成。

三年多來深圳鹽田綜保區一期在原沙頭角保稅區、鹽田保稅物流園、鹽田港保稅區的基礎上進行區域整合、資源整合、功能整合和監管整合,在引導園區產業集聚、拉動本地經濟增長、融入全球經濟貿易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改變了原鹽田保稅區域數量多、麵積小、零散現狀和產業聯動弱、資源配套不足等問題;改變狹小區域多重監管現狀,為監管設施的升級和監管機製優化提升奠定了基礎;為戰略新興產業、現代商貿服務業、臨港現代服務業等綜合發展提供空間。
隨著國際貿易格局變化,深圳東進戰略、深港共建世界級港口群以及鞏固提升深圳外貿大市、口岸城市等戰略發展目標,基於園區內產業現狀,產業轉型與功能升級的任務依然非常艱巨,對鹽田綜保區二期更高起點、更高標準開發提出要求。

圖1-1 鹽田綜保區二期範圍

 

二、鹽田綜保區一期存在主要問題

一是產業結構層次有待升級,高端保稅業態發展緩慢,土地產出貢獻低。
鑒於政策優勢的日漸弱化以及內外環境的日趨複雜,鹽田綜保區傳統物流占比過高,產業鏈層次較低,物流相關高附加值服務發展不足。物流與進出口貿易、製造業生產前和售後的多樣化物流需求、金融及信息服務等產業環節缺乏有效結合。鹽田片區傳統保稅倉儲物流比重達到80%-90%,區內外倉儲業態競爭日益同質化白熱化,多國集拚、國際中轉、國際采購、分撥配送、供應鏈管理、保稅檢測維修、保稅研發、展示交易等高附加值業務發展較慢。鹽田綜保區一期南片區倉儲設施以單層普通倉庫為主,土地利用效率有待提升。相比深圳其他保稅園區,單位土地產出效益低。

二是業務模式單一,項目同質化,亟待進出口均衡發展。

鹽田港以出口業務為主,鹽田綜保區進口所占比重僅35.7%,鹽田港區重箱進口量占重箱吞吐量低於10%,港、區進出口比例嚴重低於深圳市同期進出口水平。鹽田港區航線以歐美遠洋航線為主,港口後方鹽田綜保區主要業務模式為保稅倉儲、出口集拚。由於歐美訂單特點,業務模式呈現淡旺季特征。此外鹽田港後方是深圳乃至華南地區倉庫最為集中的區域之一,隨著越來越多新倉庫投入使用,加之傳統出口業務增長難以為繼,鹽田港後方倉儲麵積供應體量較大,倉庫之間低層次、同質化競爭激烈,租賃價格地位徘徊,綜保區進出口業務亟待均衡發展,提高設施利用效率。

三是對鹽田港業務支撐能力不足,區港聯動發展水平有待升級。

2014年鹽田綜保區集裝箱處理量占鹽田港區集裝箱吞吐量比重僅為1.1%,這些年雖有所提高,但區港聯動比例依然很低。鹽田綜保區除了在交通層麵實現區港一體,更重要的還需要在信息、資源、業務、功能、產業等多層麵實現真正區港聯動,推動保稅區貿易發展模式向進出口均衡發展轉型,做到“以港興區,以區促港”。
四是一期土地分割出讓為主,難以構建園區產業生態。

鹽田綜保區一期開發模式是將地塊分割出讓,共有16家業主單位,存量倉儲麵積80萬平米,在建約50萬平方米。其中以鹽田港、能源集團、中海為代表的國有企業;以綜合新興、嘉裏等為代表的外資企業;以華暉物流等為代表的民營企業。由於地塊分割出讓、各自招商各自運營,各項目之間功能定位和發展同質化,導致綜保區內部的競爭和牽製,難以形成整體產業生態。

五是由於缺乏統一運營主體,製度創新和海關監管創新政策難以落地。

今年以來,海關總署陸續出台多項支持綜保區深化開放的舉措,但鹽田綜保區一期由於缺乏統一運營主體,在海關通關監管創新等方麵雖有政策但難以落地。例如鹽田綜保區一直沒有建立維修賬冊,保稅維修業務遲遲無法開展;跨境電商業務試點獲批多時,但缺乏類似前海灣保稅港區的投資運營商—招商保稅構建統一的跨境電商平台,製約跨境電商業務開展;管理體製不順暢,政出多門,組織管理協調困難,製約綜保區產業功能和政策優勢的發揮;查驗設施和係統維護升級嚴重滯後,導致園區扶持政策無法落實。現行監管機製和服務平台成為新興業態培育的管理體製痛點。

六是綜保區交通路網體係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綜保區一期圍網內南北片區由於被深鹽路分隔,行政車輛在兩個片區之間的道路銜接隻能從南片區行政通道出入,並通過封閉的一號路上跨通過,交通多有不便。綜保區外圍的西禾路、明珠路北段等重要的疏港通道尚未建成,也未能與鹽排高速互通,未形成港區城高效分離的快速疏散係統。

七是綜保區公共配套供給不足,需進一步加強

綜保區一期圍網內以產業發展為主,整體缺乏商務辦公、商業設施以及生活設施配套,企業的配套需求多由明珠大道以東的老城街道來滿足,距離遠,客貨混雜帶來極大交通隱患,港城矛盾尖銳,市政配套和公共配套嚴重匱乏。需要在綜保區二期加大公共配套的保障力度,滿足入駐企業生產生活需求,打造“以人為本”的營商環境。

三、鹽田綜保區二期發展方向和機會分析

(一)鹽田綜保區需要強化區港聯動的發展使命

根據“十三五”發展規劃,深圳市將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樞紐城市和更具影響力的國際化城市,提升國際物流樞紐城市功能,圍繞港口等重要節點探索建立全球進口商品交易平台成為“十三五”期間的重要任務。鹽田綜保區及鹽田港區是深圳市國際航運、物流及進出口貿易戰略節點,是連通“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市場與內地發展軸帶的中轉站,是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重要平台和紐帶。

與深圳其他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比較,前海蛇口片區側重深化金融服務創新,重點發展服務貿易;福田保稅區將強化深港貿易的銜接重點構建高端產品交易展示為基礎的對外貿易平台,推動園區由保稅物流為主向保稅貿易和服務為主轉型升級;深圳出口加工區擬重點發展的還是電子信息、醫療器械、緊密製造的先進製造業,向高附加值的保稅加工產業轉型發展。而鹽田綜保區的優勢就是與鹽田港的區港聯動,有陸路通道直接與碼頭前沿相連。因此新時期,鹽田綜保區需要強化節點引擎使命,加強區港聯動,通過產業、貿易與服務創新,發揮臨港產業升級與進出口結構優化的示範帶動作用,為深圳市新時期發展戰略提供有力支撐。

(二)國際貿易格局變化,鹽田綜保區需要構建新型外貿平台

 四十年前在全球產業轉移和分工背景下,我國政府實施對外開放,積極與時俱進調整外貿政策,使加工貿易深耕落地,成為參與全球產業分工的主要方式。
從加工貿易發展曆程來看,上世紀80年代至上世紀末,伴隨全球產業分工,中國作為世界工廠,深圳憑借毗鄰香港的地緣區位優勢以及陸路口岸直接相連承接了早期三來一補加工貿易,形成香港“前店”深圳“後廠”生產模式,深圳隨之規劃了諸如福田保稅區等保稅物流體係為深圳市承接和發展家電、電腦、通訊產品等高附加值的保稅加工產業保駕護航,奠定了深圳經濟騰飛的堅實基礎。

2000至2010年,由於深圳及珠三角生產要素成本上升,以及內陸城市保稅物流體係的崛起,以筆電為代表的保稅加工產業轉移到長三角蘇州、昆山等地以及西部的成渝城市群,成就了蘇州、成都外向型產業的崛起,並帶動了20年成都經濟的快速騰飛。

2015年以後國際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為遏製中國製造的崛起,全球產業分工經曆了第三次變遷,高端製造業回流歐美,低端製造業轉移至更低成本的東南亞、南亞等國家。如今世界貿易格局發生了較大變化:

一是全球產業分工更加細化:世界上主要貿易品已經不是三十年前由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企業生產再賣到另一個國家,往往是幾十個國家、幾百個企業、生產上千個零部件互相組合形成一個產成品;比如蘋果手機的全球供應商大約500多家,而華為的供應商分布在全球各地將近3500家企業。

二是整個世界貿易額中,70%貿易量是零部件、原材料各種中間品的貿易,而在上世紀80年代,國際貿易總量中70%左右是產成品的貿易;

三是中間品的貿易過程帶來服務貿易的飛速發展,服務貿易包括生產性物流、生產性服務業、產業鏈金融、研發設計、檢測等,全球貿易中服務貿易和貨物貿易比重由三四十年前的5%:95%發展到現在30%:70%,貿易格局發生了根本變化;

四是貿易多元化和碎片化趨勢明顯,在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的大趨勢下,傳統大宗貿易顯然已無法滿足個性化、訂單零碎化的消費需求,代表小批量、多批次的B2C、B2B、B2B2C、M2C等跨境電商發展迅猛。

在新型世界貿易格局下,隨著全球產業分工深化,珠三角腹地的低端製造業逐漸向東南亞國家轉移,珠三角腹地出口貨物與東南亞工廠進口貨物在鹽田綜保區進行集拚,再複運出口到歐美市場。鹽田港作為國際樞紐港的航線優勢逐步發展成為亞太地區港口貨物集拚中心。
鹽田綜保區需要抓住機遇,從低附加值的倉儲、物流集散環節向高附加值的供應鏈管理、生產組織中心等轉變,強化貿易服務平台的使命。

(三)鹽田港向第四代港口升級推動綜保區打造區域分撥中心
 鹽田港區是我國四大國際深水港之一,是深圳“以港興市”戰略基點和華南地區重要的現代物流節點,開港以來集裝箱累計吞吐量已突破1億標箱。近年來,伴隨著腹地經濟增長乏力、加工組裝產業向外地轉移、周邊港口競爭日趨激烈,鹽田港區集裝箱吞吐量開始呈現徘徊之勢。


表2-1 2006-2018年深圳東西部港區集裝箱吞吐量對比(萬TEU)

 

根據交通部水科院編製的《鹽田港區集裝箱吞吐量預測研究報告》,預計鹽田港區集裝箱吞吐量將在2020年達到頂峰值,其中峰值上限為1500萬標箱。由此可見鹽田港區傳統數量型增長模式已經走向末端。基於現實挑戰,鹽田港未來發展方向是由數量型增長向價值型增長轉變,由作為貿易物流中心的第三代港口向作為國際供應鏈控製中心的第四代港口升級。

為主動適應國際貿易結構調整和國內產業轉移新趨勢,鹽田港區需要繼續發揮對鹽田區經濟轉型升級的核心支撐作用,一是充分重視區際貿易流的調整和變化,在保障歐美業務市場份額和服務質量的同時,積極開拓東南亞、非洲等新興市場及航線,優化航線結構,開拓商貿物流等增值業務。二是在港口物流、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重點領域,研究和引進掌握世界領先的技術、產業、商業模式,使之成為鹽田港物流產業價值鏈最為核心的增長方式,重點引進包括現代航運、現代物流等知名企業總部或區域采購中心、供應鏈管理中心進駐。三是堅持“區港聯動,以港興區”,發揮鹽田綜保區在政策、機製和港口區位方麵的優勢,在“信息、資源、業務、功能、產業、交通”等層麵實現區港一體化,推動綜保區貿易發展模式向“進出口均衡發展”轉型,有力支持港口作業、國際采購與分撥、商貿服務、多式聯運等港口物流與貿易高端化業務開展。未來幾年,隨著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量的擴大,鹽田港作為國際集裝箱樞紐港和幹線港,鹽田綜保區作為鹽田港後方的區港聯動區,將在全球及亞太區域分撥配送業務發展升級中共同迎來廣闊機遇。

(四)深港物流通道“東進東出”帶來前店後倉協作機會

土地少、成本高是香港持續發展的主要壁壘,加大與內地城市聯動協同、彌補“缺失”,以外生增長的方式補足發展動能是重拾世界級都市圈競爭力是必由之路。當前受空間製約、操作成本高企、倉儲設施陳舊等影響,香港物流業發展進入轉型期。

深圳皇崗口岸一直承擔深港貨車出入境數量最多的一線公路口岸,也是我國率先實行24小時通關的口岸。根據深圳市交通規劃,深圳蓮塘口岸將在2019年9月份取代皇崗公路口岸貨運功能,深港兩地物流通道將實現“東進東出,西進西出”的交通規劃,落馬洲河套地區也有望成為深港合作開發的創新樣本,福田保稅區作為港倉的曆史作用將一步弱化。

鹽田綜保區也將會因這些新的變化將取代福田保稅區部分功能,能夠把原香港經皇崗口岸進入福田保稅區的進口貿易線路變為“香港-蓮塘口岸-鹽田綜保區”,把鹽田綜保區發展成為內地與香港等進出口商品的物流集散、分撥的又一選擇,深港“前店後倉”分工合作的重要平台,利用香港資本、技術、品牌優勢,做大做強區內臨港物流和供應鏈管理業務。




0755-26858660